第十五章 官场激荡

“内阁和襄城伯,速随朕移步偏殿!”崇祯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威严而不容置疑。

“其余人等,务必在此恭候!待吴孟明与王之心归来,若无差错,方可自由离去。”他的话语如同铁律,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压力。

“陛下,臣知罪,恳请宽恕!”一位官员的声音中带着惶恐,试图在最后时刻求得一线生机。

“念尔祖上有功,朕尚可酌情,然罪不可赦!”崇祯沉声说道,他的声音中没有一丝动摇,不容任何求饶。

在一片哀求声中,崇祯皇帝转身离开皇极殿,背后是那些忐忑不安的臣子,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。

在殿门即将关闭之际,崇祯特意转向李若琏,声音坚定:“李若琏!”

“臣在!”李若琏恭敬地回答,他的态度表明了对皇帝命令的绝对服从。

“尔即刻派人驻守此地,供给无缺,但有擅自离开者,立斩不赦!”崇祯厉声命令。

“遵旨!”李若琏迅速领命,他的动作迅速而果断,显示出一名忠诚将领的风范。

走出皇极殿的那一刻,崇祯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,他的心中波澜起伏,思绪万千。历史上的崇祯总说群臣误我,如今他深有体会。在国难当头、天灾**频仍之际,大明已是风雨飘摇,这些大臣的贪腐行为无异于在吸食大明的血汗,若再如此,国将不国!

自古君治吏,吏治民。民养君,君养吏。而今君与民皆贫,那钱财究竟流向了何处?答案不言而喻,指向了那些贪婪的官员。

以后的日子里,朝堂之上便是战场。历代帝王皆知驭人之道,允许官员一定程度的贪腐,但底线必须明确。有人贪财,有人好色,有人专权,这些都是人之常情。但贪财者,实则追求的是那份权力带来的满足感;好色者,此处不提也罢;专权者,亦不过是享受那万人之上的尊敬与敬仰。

每个皇帝的底线不同,造就的臣子亦不同。因此每当新帝登基,前朝重臣往往下场凄凉。只因新帝的底线更高,更不容忍任何逾越。

如此驭人,方能确保江山稳固,历久弥新。崇祯深知,只有严格选拔和使用人才,才能让大明朝的江山永固。

今日时局变幻莫测,朝堂之上亦风云变幻。为了充实国库,势必要向那些贪官污吏挥起锋利的剑。

踏入偏殿,崇祯帝立刻召见了李邦华。不等殿门完全闭合,崇祯帝便开门见山:“流贼即将逼近,京营空虚,兵部需立刻着手募兵!”

“臣遵旨,陛下。”李邦华恭敬地回应,随后迟疑道,“那些...银子的来源...”

“朕已确认,银子真实无误。”崇祯帝笃定地回答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此事的绝对掌控。

李邦华长舒一口气,但心中的忧虑依旧难以平复。他抬眼望向崇祯帝,尽管面色如常,内心却波涛汹涌。大明朝虽物产丰富,但此时最缺的便是饷银。

如今终于有了饷银,却不料流贼已兵临城下。李邦华蹙眉道:“陛下,既然资金已到位,抄家之事是否应当暂缓?此法虽能解燃眉之急,但无异于饮鸩止渴。此时抄家,恐对守城不利。”

崇祯帝微微颔首,示意他继续说募兵的计划。李邦华思索片刻,道:“臣计划先补发三大营拖欠的饷银,并额外发放五两守城银。这些人虽非精锐,但对火器、弓弩颇为熟悉,远胜于普通百姓。”

“随后,臣计划在京师各处设立百余个募兵点,年轻力壮者发放四两守城银,年长者则发三两。”

崇祯帝先是点头认可,随后却又摇头否定:“前面部分无懈可击,但后面的募兵条件过于苛刻。此次募兵,条件必须放宽,只要是能拿起砖头的人,我们都要招募。”

李邦华听后,花白的胡子微微颤动,不解地问:“陛下,历来募兵皆以年轻力壮者为先,您这条件未免太过宽松。”

崇祯帝苦笑摇头,无奈道:“朕岂会不知?但京师如今鼠疫肆虐,年轻力壮者尚难自保,更何况能作战的老幼妇孺?我们必须集全国之力,共抗外敌。”

李邦华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。是啊,大明朝的敌人不仅仅是流贼,还有鼠疫、建奴、贪官污吏……这重重困境,都需要他们共同面对。

“臣……遵旨。”李邦华叩首领旨,缓缓退出偏殿。

紧接着,崇祯帝又召见了新任吏部尚书的邱瑜。邱瑜一脸兴奋,浑身充满了干劲,准备迎接新的挑战。

“准备一下,朕决定重新启动京察制度”崇祯皇帝的声音在偏殿中回荡。

“京察?”邱瑜心中一惊,那股原本的热血与激情,如同被冷风吹过的火焰,瞬间黯淡了几分。流贼的威胁日益迫近,满朝文武本应同仇敌忾,共同守护这片疆土。此时若重启京察,无疑是雪上加霜,削弱国家的力量。

京察制度,原本是为了奖优惩劣,激励官员们恪尽职守,为国家效力。然而,时移世易,如今这制度却被某些官员利用,成了他们排除异己的工具。许多不愿参与党争的官员,为了自保,也不得不屈从于这种黑暗的游戏规则。

“陛下...”邱瑜鼓足勇气,小心翼翼地开口,“此时启动京察,是否有些不妥?”

崇祯帝的眼神一凛,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,“你在质疑朕的决定?”

邱瑜连忙跪倒在地,“陛下息怒,臣只是担忧国家安危,斗胆进言。”

崇祯帝微微一笑,仿佛早已看穿邱瑜的心思,“朕当然知道此时重启京察并非最佳时机,但朕自有打算。朕让你准备,并非无的放矢。”

“准备?”邱瑜心中疑惑更甚。

“去调查一下政绩突出的官员,以及他们推荐外放的官员名单。这份名单,朕有重要用途。崇祯帝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,记住,此事必须秘密进行,不可走漏风声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邱瑜虽然心中仍有疑虑,但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,他只能领命退下。

待邱瑜退下后,方岳贡被召入宫中。

“方岳贡,你知道朕为何选择你担此重任吗?”崇祯帝开门见山地问道。

方岳贡聪明过人,他恭敬地回答道:“陛下慧眼识珠,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圣望。”崇祯帝微微颔首:“你果然聪明。但朕更欣赏你的忠诚与才干。户部之事繁多复杂,需要一位有能力、有担当的官员来主持大局。”

崇祯转过身,目光凝视着方岳贡,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:“你是湖广人?”

方岳贡恭敬地回应:“回陛下,臣确实是湖广谷城人。”

崇祯微微颔首,沉声低语:“湖广……那里的官员,多半都是楚党的中坚力量吧?”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探究,试图从方岳贡的回答中寻找线索。

方岳贡闻言,心中一紧,感到一阵寒意袭来。但他迅速调整呼吸,稳定情绪,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和:“陛下,臣对此并不十分了解。”

明末时局动荡,党派之争愈演愈烈。楚党以湖广人为核心,徽党则以两淮人士为主,浙党中江浙人居多,齐党以山东人为主力,而晋党则由陕西和山西人组成。这些党派背后,都少不了商人的影子。

楚商,以粮食贸易为根基;徽商、浙商则凭借盐和茶生意起家;齐商擅长盐粮交易;而晋商的业务最为广泛,他们涉足盐、粮、矿等多个领域,只要有边关贸易的地方,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
这些官商勾结,商人利用官员的权势为自己铺路,官员则借助商人的财富为自己搭桥。他们贪婪地吸食着大明的血肉,甚至还不忘对大明皇帝进行嘲讽。如此行径,实在是罪该万死。

崇祯深吸一口气,目光锐利地盯着方岳贡:“朕听闻你与楚党人交往甚密。”

方岳贡连忙叩首:“陛下明鉴,臣身为湖广人,难免与同乡有所往来。但臣与楚党人的交往仅限于私谊,从未参与党争,请陛下明察。”

崇祯缓缓走上前,轻轻拍了拍方岳贡的肩膀,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赞许:“朕当然知道你的忠诚。否则,也不会将你提拔入主户部。”
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楚党人提出的纲盐法,让两淮和江浙的盐商们赚得盆满钵满。而朝廷,仅盐税一项每年就损失超过百万两银子。他们楚党人,真是把徽党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都做到了!”

崇祯叹了口气,摇了摇头:“朕见过损人利己的,却没见过像他们这样损人不利己的。罢了,不说这些了。眼前之事,还需你我共同应对。”

方岳贡听后,心中一阵悸动,他明白崇祯的意图。

$(".noveContent").last().addClass("halfHidden");setTimeout(function(){$(".tips").last().before("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,接着读

大明_开局徐家嘲讽_我杀敌升级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